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特殊群体优惠乘坐公交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3:25:12  浏览:89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特殊群体优惠乘坐公交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特殊群体优惠乘坐公交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淮北市特殊群体优惠乘坐公交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2年11月7日




淮北市特殊群体优惠乘坐公交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强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促进我市公交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补贴是指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弥补我市公交企业对特殊群体乘车免票优惠部分进行的补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特殊群体是指居住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含外地户籍办理我市居住证)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盲人、二级以上肢体残疾的残疾人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生、高中、职业高中学生。

  特殊群体乘坐公交车应携带公交企业核发的IC乘车卡,刷卡后享受免费或优惠乘坐。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经营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持有市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城市公交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物价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本办法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乘车卡办理程序

  第五条公交企业设立若干个固定公交IC乘车卡办理点,并向社会公示具体办理地点、时间和咨询电话。

  第六条 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或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和两张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到公交企业办理免费IC乘车卡。

  第七条盲人和二级以上肢体残疾的残疾人凭本人身份证、残疾证、两张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到公交企业办理免费IC乘车卡。

  第八条现役军人持证(士兵证或军官证)免费乘车,现役军人要求办卡的,也可持驻淮部队提供的本人基本情况,经市双拥办审核后,到公交企业IC乘车卡办理点办理军人乘车卡,办理时需提供两张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

  伤残军人凭市双拥办介绍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两张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到公交企业办理免费IC乘车卡。

  第九条特殊群体免费IC乘车卡先由公交企业收集办卡资料,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定期集中审查后公交企业办理IC乘车卡。对于急需办理的IC乘车卡,公交企业可以先予办理,办卡资料在定期审查时统一审核。

  第十条中小学生优惠IC乘车卡由学生所在学校依据市教育部门电子学籍统一申报,学校凭学生学籍、两张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到公交企业办理优惠IC乘车卡。

第三章 补贴标准

  第十一条我市行政区域内(含外地户籍办理我市居住证)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盲人、二级以上肢体残疾的残疾人刷卡乘车按1.00元/人次补贴标准实行全额补贴。中、小学生优惠乘车按0.64元/人次补贴标准进行差额补贴。

  第十二条免费优惠乘车的财政补贴由市财政列入年度预算。每季度,将市交通运输局及公交企业的GPS定位系统和IC卡公交信息数据库刷卡数,提交市审计局进行审计,市财政局依据审计结果据实拨付。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公交企业要将所属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并积极建设科学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特殊群体优惠乘坐公交车的IC卡基础信息数据资料库,对其刷卡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公交企业每月25日前将上月特殊群体刷卡乘车情况上报市交通局审核。

  第十四条市财政、交通、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能对公交企业实施优惠乘车的财政补贴资金进行监管、财务审计、监督处罚等,其工作情况每年度向市政府报告,定期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交通和市财政可以暂缓、扣减、停止拨付财政补贴资金或取消给予财政补贴资格: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二)不及时报送、报送虚假补贴申报材料的;

  (三)不服从政府应急临时调度命令的;

  (四)不执行公交票价优惠政策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成都市燃气管理条例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


成都市燃气管理条例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


(1996年11月21日成都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7年2月21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气管理,保障燃气的安全使用,维护用户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燃气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燃气,是指生活、生产等使用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成都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是市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并直接负责锦江、青羊、金牛、武候、成华区范围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龙泉驿、青白汇区和各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计委、经委及规划、劳动、公安、技术监督、环保、工商、物价、市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同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对在燃气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六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遵循建设供气管网必须安全、高效、节约的原则,编制燃气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燃气工程的建设资金除由政府投资、燃气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燃气企业)自身积累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采取其它方式筹集。
第八条 建设燃气工程,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审批部门立项时应通知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公安部门参加项目审查,井应按项目性质和建设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九条 承担燃气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持相应的资质等级让书及有关证件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按证书确定的级别及业务范围进行设计、施工。
建设燃气工程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燃气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条 建设燃气工程必须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
工程竣工后,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计委、经委以及规划、劳动、公安、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专业验收,未经专业验收或专业验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燃气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建设燃气工程。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 从事燃气经营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金;
(二)有稳定的燃气气源,燃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设施、安全消防设施和营业场地;
(四)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服务、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五)有健全的经营服务规则和安全责任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燃气经营的企业,应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经营燃气申请表;
(二)资质证书;
(三)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内容的资料,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职称等证件;
(四)燃气工程施工图、压力容器合格证、计量检定证书,工程施工及设施安装验收、消防设施等技术资料。
第十四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经营燃气申请后二十日内作出答复,对符合经营条件的从收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发给统一制作的经营许可证。燃气企业持经营许可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
第十五条 燃气企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并接受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办事程序公开、服务网络分布合理;
(三)履行供气合同约定的义务;
(四)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压力监测工作,实现安全平稳供气;
(五)供应的燃气器具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具备地下隐蔽燃气管网等设施的完整技术管理资料;
(七)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计费和缴纳管理费。
(八)不得限定用户购买家用燃气灶具和热水器的品牌。
第十六条 燃气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或撤销的,应妥善处置用户转供等有关事宜,并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缴销经营许可证。分立或合并而成立的企业应当重新申请经营许可审查,并办理有关登记注册手续。
燃气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或经营场所的,应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更换经营许可证。

第四章 设施管理
第十七条 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种植深根植物,修建与燃气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堆放重物、易燃易爆物品,倾倒、排放腐蚀性液体,损坏护坡、保坎,进行烧焊、爆破、烘烤及其他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因建设需要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作业的,应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在所涉及的燃气企业监督下实施。需要改迁燃气设施的,由所涉及的燃气企业负责改迁,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八条 燃气储气设施、液化石油气钢瓶、计量器具、运输工具应具备有关部门核发的使用许可证,并经法定或依法授权的检定机构定期检测,合格者方可使用。
第十九条 燃气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燃气设拖的维修管理。
工业、公共建筑用户使用的管道燃气设拖,贸易结算计量装置前(含计量装置)的维修管理工作由燃气企业实施,费用由产权所有者支付;计量装置后的燃气设施管理由用户自行负责。
民用户使用的管道燃气设施,其维修管理工作一律由燃气企业实施,维修费用由产权所有者支付。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燃气企业对燃气设施实施维修管理。

第五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新增管道燃气工业用户,持有关部门批文向燃气企业提出申请,公共建筑用户、民用户直接向燃气企业申请;新增液化石油气用户,按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申请并办理手续。禁止非法从事中介活动。
第二十一条 用户停止使用燃气或改变燃气用途、扩大用气范围、变更、迁移户内管道燃气设施及工业、公共建设用户变更产名的,应向燃气企业申请办理有关手续。燃气企业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答复。
第二十二条 管道燃气用户应当安装经法定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计量装置。燃气企业应当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气价和贸易结算计量装置显示的数据结算收入。因计量装置失准的,燃气企业可按用户前三个月用气量的月平均数收取气费。
第二十三条 燃气企业与用户双方应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供气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用户应当按照国家批准的气价并按照规定期限、方式或者合同约定的办法支付气费。
第二十四条 民用户应严格按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用气,发现燃气设施有故障的,应立即通知燃气企业检修,不得违反安全规定擅自处理。
燃气企业在接到检修通知后应及时前往处置,确保安全。检修费用由燃气设施产权所有者承担,属人为造成故障的,由责任者承担。
第二十五条 工业、公共建筑用户应设有相应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安全用气管理工作。对其用气设施、设备应维修保养,并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第二十六条 工业、公共建筑用户因设备计划检修需停止或减少用气量的,应提前三十日通知燃气企业。燃气企业因计划停气应提前三十日通知用户。
第二十七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计划用气、节约用气的管理,燃气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公安部门应依法按职责加强对燃气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劳动部门负责燃气的安全监察工作,公安部门负责燃气的消防监督工作。
第二十九条 燃气企业必须制定有关安全规则,宣传安全使用常识,对用户使用燃气进行安全、技术指导。
第三十条 燃气企业应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和具有有关专业知识的专职抢险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等,并预先制定各类事故的抢修方案。
燃气企业应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燃气设施事故或接到燃气设施事故的报告时,应立即实施抢修、抢险。
第三十一条 燃气设施动火作业按规定实行审批制度。燃气设施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置换作业。燃气企业停气、恢复供气作业应事先通知用户,发生紧急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并通知用户。
第三十二条 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和抽取钢瓶残液,必须在储罐场(站)内由专业人员按工艺流程进行。
严禁从液化石油气槽车上直接向钢瓶灌装或者钢瓶之间直接翻倒液化石油气。
第三十三条 无液化石油气储罐场(站)的燃气企业,应到有液化石油气储罐场(站)的燃气企业代储、代灌。
第三十四条 设立液化石油气换瓶站,应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劳动、工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场所一律不得存放充有液化石油气的钢瓶。
第三十五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燃气用具实施安全使用许可登记。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合格和国家明令淘汰的燃气用具。
第三十六条 燃气企业在处理燃气事故组织抢修时,对影响抢修、抢险作业的树木、各种设施及其他物件,可以采取应急措施,并同时通知有关部门。事后能恢复原状的应及时恢复原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予补偿。
第三十七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燃气设施附近的建设工程项目时,应遵守国家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规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顿,并可处二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一)燃气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或经营场所后不按规定更换经营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擅自变更户内管道燃气设施或违反安全规定擅自处理燃气设施故障造成轻微危害后果的;
(三)工业、公共建筑用户停止使用燃气变更户名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
第三十九条 逾期缴纳、拖欠气费的,燃气企业可依据合同约定加收滞纳金、减少供气量或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气。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顿,并可处一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一)燃气企业不按规定建立抢险队伍、配备设备器材的;
(二)燃气企业不按规定期限处置燃气设施故障的;
(三)燃气设施动火作业不按规定审批或设施投入运行不进行置换作业的;
(四)从液化石油气槽车上直接向钢瓶灌装或在钢瓶之间直接翻倒液化石油气的;
(五)未经批准设立液化石油气换瓶站的;
(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事故隐患拒不整改的;
(七)在国家规定的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及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
(八)阻碍燃气企业对燃气设施实施检修管理的;
(九)阻碍建设燃气工程影响施工进度的;
(十)不办理燃气用具安全使用许可登记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门责令限期整顿,并可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有本条(三)、(四)、(六)、(七)项行为的,还可没收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
(一)未按规定登记备案承担燃气工程设计、施工的;
(二)燃气建设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
(三)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
(四)燃气企业分立或合并而成立的企业不重新申请经营审查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未妥善处置用户转供事宜的;
(六)非法从事中介活动的;
(七)用户擅自改变燃气用途、扩大用气范围的。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燃气企业工作人员利用工作的便利为他人提供中介活动条件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因燃气事故危害公共安全,导致国家、集体、个人财产遭受损失或造成人身伤亡的,应予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龙泉驿、青白江区和各县(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本条例第四十一条处罚时,应在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备案。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罚款的收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七条 燃气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用户”,是指使用燃气的工业用户、公共建筑用户、民用户;
(二)“燃气设施”,是指管道燃气的储配站、配气站、调压站(箱)、管道及闸阀、计量表、燃气器具等附属设施和液化石油气运输工具、储罐(场)站、供应站、钢瓶及调压器等设施。
(三)“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是指《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一87)、《四川省城市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规程》(DBJ20-03一88)等规定。
第四十九条 对民用新型合成燃料、车用压缩天然气、沼气可依照本条例的原则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批准施行的《成都市城市煤气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7年2月2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59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59年3月)

(1959年3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已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华侨各选举单位分别选出,共计1226人,其中滕虎忱、罗常培、梁希、李承干已经逝世,现在实有代表1222人。台湾省尚待解放,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暂缺。现将当选为代表的1222人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