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0:12:41  浏览:88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平政办发〔2008〕115号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九月四日







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完善地方病防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消除地方病危害,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和市政府«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评估各县(区)地方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 评估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原则。

第四条 地方病防治评估工作由平凉市人民政府委托平凉市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评估组由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组成。

第五条 评估组负责拟定考核工作制度、程序、范围,确保评估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第六条 评估内容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工作、乡村工作、指令性工作四部分。评估分值实行1000分制,即:组织领导200分占20%,部门工作500分占50%,乡村工作200分占20%,指令性工作100分占10%,

第七条 评估以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文件、记录、照片、报表等)、现场抽样,入校调查、入村走访、入户查看、询问目标人群等形式进行。

第八条 评估工作以平时督导和年底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年底综合评估在12月份组织实施。

第九条 依据评估结果评定档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档次。得分900分以上为优秀,得分800―899分者为良好,得分700―799分者为一般,得分699分以下者为差。

第十条 平时督导检查评定成绩占年终综合评估成绩的15%。

第十一条 评估活动结束后,由评估组整理形成意见,现场反馈评估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撰写书面评估报告报市政府。市政府通过适当形式反馈或发布评估结果。

第十二条 评估结果评为优秀等次的县区,市政府将予以通报表彰,差的提出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 评估依据«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评分标准»进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平凉市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附:«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评分标准»





平凉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千分制评估评分标准



一、组织领导(200分)

⑴县(区)政府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20分)

⑵县(区)政府对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有安排意见。(20分)

⑶县(区)政府每年对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或召开一次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会议。(100分)

⑷县(区)财政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投入1万元以上。(60分)

评估办法:在县(区)地病办查阅县(区)政府相关文件、分管领导督导检查工作相关记录和影像资料或会议记录;查阅财政部门给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拨款凭证。全面完成得全分,缺项则扣相应分值,经费投入1万元以下者酌情扣分。

二、部门工作(500分)

(一)卫生系统(250分)

1、卫生行政部门(50分)

⑴对地防病防治工作有安排部署。(5分)

⑵分管领导年度内督导检查2次以上地方病防治工作。(20分)

⑶向政府汇报1次地方病防治工作。(15分)

⑷对下属单位履行地方病防治工作职责、配合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10分)

评估办法:查阅县(区)卫生局工作安排、汇报材料、工作日志或会议记录以及督导检查相关资料。全面开展了工作得全分,缺项则扣除相应分值。

2、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疾控中心)(150分)

⑴对本县(区)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有具体安排。(10分)

⑵向政府专题汇报1-2次地方病防治工作。(20分)

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和入户调查活动2次以上。(20分)

⑷每年度对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3次以上督促检查和考评。(30分)

⑸按时完成各种地方病防治常规监测任务(40分)

⑹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按时完成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任务。(20分)

⑺按时上报阶段性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总结。(10分)

评估办法:以平凉市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印发的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安排意见为依据,查阅县(区)地病办工作安排、汇报材料、工作日志或会议记录以及督导检查、考核资料、总结报告,查阅县(区)疾控中心各项监测原始资料,现场随机抽样调查。全面完成任务得全分,缺项则扣相应分值,未按时完成任务酌情扣分。

3、县(区)卫生医疗机构(25分)

协助配合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地方病线索调查并主动报告了相关地方病病例。

评估办法:听取汇报,查阅县(区)地病办相关与医疗机构配合工作的资料。配合了工作得全分,否则不得分。

4、乡(镇)卫生院(25分)

有地方病防治专干并按时完成县(区)地病办(疾控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评估办法:查阅县(区)地病办所辖乡(镇)地方病防治专干名册,深入乡(镇)卫生院现场调查。有专干并掌握地方病防治相关知识和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全分,否则酌情扣分。

(二)水务部门(50分)

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改水工作纳入到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配合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各项氟病改水监测工作。

评估办法:由县(区)地病办提供水务部门改水工作规划和配合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工作的相关资料。有规划和相关资料得全分,否则不得分,缺项酌情扣分。

(三)农牧部门(50分)

开展了畜间布病监测,向地病办提供了畜间病情动态。

评估办法:由县(区)地病办提供农牧部门开展畜间布病监测,向地病办提供畜间病情动态相关资料。有相关资料得全分,否则不得分,缺项酌情扣分。

(四)教育部门(50分)

⑴教育行政部门对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有安排部署。(5分)

⑵小学有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0分)

⑶学校给学生讲过1―2次地方病防治知识。(10分)

⑷学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25分)

评估办法:由县(区)地病办提供教育行政部门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安排文件,随机抽取相关小学进行现场调查。全面开展了工作得全分,缺项则扣除相应分值,知晓率未达标准则酌情扣分。

(五)盐务部门(50分)

⑴出库食盐硒碘含量合格率达到100%。(10分)

⑵硒碘盐销售计划完成率达到90%以上。(20分)

⑶积极查处私盐非碘盐,主渠道硒碘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8%以上。(10分)

⑷开展了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10分)

评估办法:查阅盐务部门相关资料,县(区)地病办碘盐监测资料及现场随机抽样调查。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且资料齐全得全分, 未完成则酌情扣除相应分值。

(六)广电部门(25分)

有计划地开展了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宣传报道,每年宣传报道在2次以上。

评估办法:由县(区)地病办提供广电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宣传报道相关资料。有相关资料得全分,否则不得分或酌情扣分。

(七)财政部门(25分)

⑴按照政府的安排预算,落实了地方病防治所需专项经费。(10分)

⑵对省拨地方病防治专项经费及时全额拨付到位。(15分)

评估办法:查阅县(区)地病办(疾控中心)财务帐及拨款凭证。按时拨付专项经费得全分,否则酌情扣分,未全额拨付不得分。

三、乡、村工作(200分)

(一)乡(镇)政府(50分)

⑴对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有安排意见。(10分)

⑵明确有分管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乡(镇)长。(5分)

⑶年内对辖区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一次入村、入户督导检查或召开一次地方病防治宣传活动。(25分)

⑷积极配合县直相关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监测和病情调查工作。(10分)

评估办法:查阅乡(镇)政府相关文件和工作分工记录、入村、入户督导检查工作相关记录,宣传活动影像资料和会议记录。资料齐全、全面完成得全分,缺项则扣相应分值。

(二)村上工作(150分)

⑴村上干部对村民开展了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20分)

⑵家庭妇女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30分)

⑶村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30分)

⑶村民食用碘硒盐正确行为率达80%以上。(30分)

⑷村民无兑换、购买、食用私盐和无碘盐现象,合格硒碘盐入户率达到98%以上。(40分)

评估办法:查阅村委会入户宣传工作相关记录,走访群众询问,入户检查群众食用盐,开展问卷调查。有资料记录且群众认可开展过宣传得全分,否则不得分,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得全分,否则酌情扣分。

四、指令性工作(100分)

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指令性工作任务。

评估办法:以省、市下达的指令性工作为依据,采取平时督导掌握、现场实际查看、调阅原始资料的办法评估各县(区)地病办。全面按时完成各项指令性工作得全分,未完成一项扣10分,在完成每项工作任务中存在不足一处扣5分,扣完为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筑材料工业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办法

国家建材局


建筑材料工业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办法
1991年12月23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建筑材料工业(以下简称“建材工业”)科学技术成果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应用和推广,根据国家科委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材工业科技成果登记是成果统一管理、奖励、出口统计、分析的基础工作,并具有公证的性质。
第三条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以下简称“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司专利成果处是建材工业科技成果登记机构(以下简称“登记机构”),负责建材工业科技成果登记,并负责向国家科技成果登记机构推荐重大科技成果。
第四条 凡行政关系隶属国家建材局的单位所完成或为主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经组织鉴定单位批准后三个月内,都必须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
第五条 申请科技成果登记的单位必须填报《科学技术成果报告表》一式二份,并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和主要《技术报告》一式二份;对国际首创、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还要有查新报告。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工业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上报的可技成果进行审查,并将符合上报条件的科技成果签署意见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登记,同时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表》和《科技成果推荐登记表》抄报登记机构。
第七条 非建材部门主管的单位,完成国家建材局委托的研究任务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在向主管部门登记的同时,应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表》抄报登记机构。
第八条 二个或二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负责申请登记,其他单位申请登记时,应有第一完成单位的委托证明。
第九条 登记机构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表》进行审查、登记,并将登记的成果在《建材科技成果公报》上发表。
第十条 科技成果实行登记在先的原则,同一成果不重复登记。
第十一条 凡未登记的成果,一般不得申请建材行业部级科技进步奖。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司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徐州市市区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办法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徐州市市区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办法

(1998年8月18日徐州市人民政府第52号令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生活垃圾管理,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徐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居民和单位的生活垃圾应当装入垃圾袋,实行集中收集和运输。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居民在日常生活及为生活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三环路内除与城市不相连接的独立村庄以外的其他地区和本市风景旅游区。

第四条 市、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工作,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生活垃圾袋装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在本辖区内的实施。

第五条 单位和居民应当自行将其在生活、经营及其在公共场所所组织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垃圾装入垃圾袋中,扎封袋口后按下列方式投放、收集和运输:

(一)居民家庭袋装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地点或者袋装垃圾收集设施中,由街道办事处统一组织专职清扫保洁人员按规定时间定时收集清运。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定时收集清运;

(二)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场)、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单位的袋装生活垃圾,由该单位自行收集运输,无力清运的,应当委托所在地区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清运;

(三)临时市场、摊点的袋装生活垃圾由经营者投放到指定地点或者袋装垃圾收集设施中,由区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清运;

(四)公民和单位在公园、山林、河湖及其他公共场所、风景旅游点活动的袋装垃圾,投入垃圾收集设施中,由公共场所或者景点管理单位负责清运;

(五)实行门前三包管理的路段产生的垃圾,由门前三包服务单位负责收集、清运。

第六条 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时,建设单位应当配建符合生活垃圾袋装管理要求的垃圾收集设施。

原有不符合生活垃圾袋装管理的垃圾收集设施,由建设单位或者产权单位负责拆除并按符合生活垃圾袋装管理的要求重建。

第七条 建有垃圾通道的住宅楼房和其他楼房的垃圾通道,由建设单位或者产权单位封堵,并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设置垃圾收集设施。

第八条 主、次干道两侧临街商店或者其他单位,应当在门前放置符合垃圾袋装管理要求的垃圾桶,便于行人投放瓜、果、皮核以及纸屑等废弃物。

第九条 生活垃圾袋装管理所使用的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桶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方便群众、美化环境的要求规定标准。

第十条 用于生活垃圾袋装的塑料袋,应当具备适当的强度和容量,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生产和经营。

使用塑料袋作商品包装袋的商店、农贸市场及个体经营者应当选用符合垃圾袋装标准的塑料袋作为商品包装袋,便于顾客将其作为垃圾袋使用。

第十一条 鼓励利用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桶、垃圾袋发布广告。

利用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桶、垃圾袋发布广告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广告批准手续。

第十二条 未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投放、清运垃圾的,由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责令纠正,并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不封堵垃圾通道并设置垃圾收集设施的,由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放置垃圾桶的;

(二)垃圾收集设施或者垃圾桶不符合规定标准的。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不配建或者重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由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